杭州扎实推进殡葬改革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

11月18日上午,杭州市举行主题为“情牵钱塘 魂归自然”的第28次骨灰撒江活动,273位逝者“回归”自然。骨灰撒江活动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节地生态葬模式,渐渐为更多市民所接受。

近年来,杭州市在持续推行殡葬移风易俗改革过程中,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绿色文明殡葬方式。除节地生态葬外,还包括无烟祭扫、遗体捐献纪念区块建设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,以及通过数字化改革驱动杭州“祭扫智治”新常态等。

倡导节地生态葬,让生命回归自然

节地生态安葬,是以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,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、海葬、深埋、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、少耗资源、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,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
浙江省殡葬协会陈华俊告诉记者,“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,对殡葬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生态、节地、环保、低碳的现代文明殡葬方式,让生命回归大地、融于自然,正为社会所重视。”

杭州市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,积极稳妥推广节地生态葬法。杭州如意陵园节地生态葬,巧妙运用园区地形和丰富的树木资源,因地制宜,将墓位隐匿于山间树木中,达到“是墓却不见墓”的效果。

据浙江安贤园相关负责人介绍,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深埋葬、壁葬、室内葬等,都是陵园推出的节地生态葬方式。这些入葬方式均不立墓碑,可以节约相当面积的土地。生态艺术园推出深埋草坪葬,大约半年后骨灰盒便可降解。

杭州殡葬

节地生态葬

深挖文化内涵,传递生命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

缅怀先烈、礼敬先贤、追思先人,各殡葬服务单位深挖文化内涵,积极打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生命文化教育基地,不断弘扬时代精神。

在杭州钱江陵园,坐落着一处浙江省生命礼敬园,定位为人体器官(遗体、组织)捐献者纪念园。目前已有17位大爱使者通过生态安葬长眠于此地。“浙江省生命礼敬园呈现绿色生态的苑区环境,推行节地生态安葬,倡导绿色祭扫,承担人文纪念、生命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功能。”据介绍。

浙江省生命礼敬园

以参加“两弹一星”建设的浙江奉献者为纪念主体,主体标识以两弹一星为象征,经艺术化的雕塑,形成托起一代贡献者的丰碑,雕塑丰碑基座刻“浙江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”。坐落于浙江安贤园的“浙江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”,与陵园内的浙江抗战老兵纪念园、生命博物馆等,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、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载体。

杭州殡葬

浙江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

浙江抗战老兵纪念园

数字化驱动“祭扫智治”,营造文明祭扫环境

杭州市自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“无烟陵园”,并借助数字化改革,使无烟低碳、文明祭扫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。

为了将无烟祭扫落到实处,各殡葬服务单位在加强宣传、设卡查验的基础上,运用智慧化方式拓展无烟管控方式,技防人防双管齐下,实现防烟控火全方位、无死角。

南山陵园在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,通过热成像云台摄像机,实时监测区域内的异常温度,由中心控制室第一时间告知片区管理人员及时制止,墓区防烟控火成效显著。建德市桃坞公墓采取无人机编队战术,“一机滞空巡查、一机语音劝导”,集空中巡查和实时劝导于一体,全方位掌握300亩墓区、数万群众的现场祭扫情况。

杭州扎实推进殡葬